【中国实用新型】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

无权-未缴年费 中国

授权公告日/公开日:
2017.12.15
专利有效期:
2017.05.24-2027.05.24
技术分类:
H02:发电、变电或配电
转化方式:
转让
价值度指数:
58.0分
价格:
¥5000.00
1406 0

发布人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杨双双

13246681127
yss0624@besiter.com.cn
273198489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白石厦社区龙王庙工业区第66幢
  • 专利信息&法律状态
  • 专利自评
  • 专利技术文档
  • 价值度指数
  • 发明人阵容

著录项

申请号
CN201720590440.6
申请日
20170524
公开/公告号
CN206759111U
公开/公告日
20171215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倍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
[潘良春, 韩洪]
主分类号
H02J7/00
IPC分类号
C12N 9/0008(2013.01) C12N 9/16
CPC分类号
C12N 9/0008(2013.01) C12N 9/16(2013.01)
分案申请地址
国省代码
广东(44)
颁证日
G06T1/00
代理人
[杨伦]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包括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第一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Type‑C接口通过第一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Micro‑USB接口通过第二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开关装置检测Type‑C接口是否有接入信号,第二开关装置检测Micro‑USB接口是否有接入信号,当第一开关装置检测到接入信号时,控制装置通过第二开关装置控制Micro‑USB接口断开,当第二开关装置检测到接入信号时,控制装置通过第一开关装置控制Type‑C接口断开,实现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接口被启用,另一个则断开,提高了移动电源的适用性。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230602
法律状态 专利权的终止
法律状态信息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2J 7/00
专利号:ZL2017205904406
申请日:20170524
授权公告日:20171215
终止日期: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171215
法律状态 授权
法律状态信息 授权
暂无数据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数量(8

独立权利要求数量(1

1.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第一开关装 置、第二开关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Type-C接口通过第一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 Micro-USB接口通过第二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包括第 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使能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使能单元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 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使能单元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第三MOS管;

所述Type-C接口与第一三极管的B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 第一三极管的C极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E极接地;

所述Type-C接口与第一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和第二MOS管的S极相 连,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和第二MOS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与第二MOS管的S极 的连接端和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之间通过电阻相连;

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与第三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三 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G极与控制装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型号为 2N3904,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型号为PK501BA,所述第三MOS管的型号为2N70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装置包括第 二检测单元和第二使能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二使能单元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 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使能单元包括第四MOS管、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

所述Micro-USB接口与第二三极管的B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接地,所 述第二三极管的C极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E极接地;

所述Micro-USB接口与第四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S极和第五MOS管的S极 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G极和第五MOS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S极与第五MOS管的S 极的连接端和第四MOS管的G极与第五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之间通过电阻相连;

所述第四MOS管的G极与第五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与第六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六 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六MOS管的G极与控制装置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 2N3904,所述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的型号为GV3407,所述第六MOS管的型号为2N700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 MCU芯片。

1.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第一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Type-C接口通过第一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Micro-USB接口通过第二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使能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使能单元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使能单元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第三MOS管;

所述Type-C接口与第一三极管的B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C极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E极接地;

所述Type-C接口与第一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和第二MOS管的S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和第二MOS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与第二MOS管的S极的连接端和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之间通过电阻相连;

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与第三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G极与控制装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型号为2N3904,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型号为PK501BA,所述第三MOS管的型号为2N70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装置包括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二使能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二使能单元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使能单元包括第四MOS管、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

所述Micro-USB接口与第二三极管的B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C极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E极接地;

所述Micro-USB接口与第四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S极和第五MOS管的S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G极和第五MOS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S极与第五MOS管的S极的连接端和第四MOS管的G极与第五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之间通过电阻相连;

所述第四MOS管的G极与第五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与第六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六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六MOS管的G极与控制装置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2N3904,所述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的型号为GV3407,所述第六MOS管的型号为2N700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MCU芯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市面上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能耗较高,普遍存在续航时间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户通常需要配备移动电源。

市面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接口包括Type-C接口和Micro-USB接口,但传统的移动电源多数仅具备Micro-USB接口,当客户使用的是Type-C接口时就无法直接使用该移动电源,需要借助转接口设备,造成使用不方便。因此,业界亟需提出一种新的适用性更强的移动电源,能够同时接入Micro-USB接口和Type-C接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能够同时接入Micro-USB接口和Type-C接口,具有适用性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包括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第一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Type-C接口通过第一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Micro-USB接口通过第二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

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Type-C接口通过第一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Micro-USB接口通过第二开关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第一开关装置检测Type-C接口是否有接入信号,第二开关装置检测Micro-USB接口是否有接入信号,当第一开关装置检测到接入信号时,控制装置通过第二开关装置控制Micro-USB接口断开,当第二开关装置检测到接入信号时,控制装置通过第一开关装置控制Type-C接口断开,实现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接口被启用,另一个则断开,提高了移动电源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使能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使能单元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使能单元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第三MOS管;

所述Type-C接口与第一三极管的B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C极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E极接地;

所述Type-C接口与第一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和第二MOS管的S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和第二MOS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与第二MOS管的S极的连接端和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之间通过电阻相连;

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与第三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G极与控制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型号为2N3904,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型号为PK501BA,所述第三MOS管的型号为2N700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关装置包括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二使能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二使能单元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使能单元包括第四MOS管、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

所述Micro-USB接口与第二三极管的B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B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C极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E极接地;

所述Micro-USB接口与第四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S极和第五MOS管的S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G极和第五MOS管的G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S极与第五MOS管的S极的连接端和第四MOS管的G极与第五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之间通过电阻相连;

所述第四MOS管的G极与第五MOS管的G极的连接端与第六MOS管的D极相连,所述第六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六MOS管的G极与控制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2N3904,所述第四MOS管和第五MOS管的型号为GV3407,所述第六MOS管的型号为2N7002。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为MCU芯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开关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开关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的模块示意图。一种双接口移动电源,包括Type-C接口1、Micro-USB接口2、第一开关装置3、第二开关装置4和控制装置5,所述Type-C接口1通过第一开关装置3与控制装置5相连,所述Micro-USB接口2通过第二开关装置4与控制装置5相连。所述控制装置5为MCU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中,Type-C接口1通过第一开关装置3与控制装置5相连,Micro-USB接口2通过第二开关装置4与控制装置5相连。第一开关装置3检测Type-C接口1是否有接入信号,第二开关装置4检测Micro-USB接口2是否有接入信号。当第一开关装置3检测到接入信号时,控制装置5通过第二开关装置4控制Micro-USB接口2断开;当第二开关装置4检测到接入信号时,控制装置5通过第一开关装置3控制Type-C接口1断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接口被启用,另一个则断开,提高了移动电源的适用性。

所述第一开关装置3包括第一检测单元31和第一使能单元32,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1和第一使能单元32分别与控制装置5相连。同样的,所述第二开关装置4包括第二检测单元41和第二使能单元42,所述M第二检测单元41和第二使能单元42分别与控制装置5相连。第一检测单元31和第二检测单元41分别用于检测Type-C接口1和Micro-USB接口2是否有接入信号;第一使能单元32和第二使能单元42分别用于控制Type-C接口1和Micro-USB接口2的启用或者断开。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开关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在第一开关装置3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31包括第一三极管Q18,所述第一使能单元32包括第一MOS管Q8、第二MOS管Q9和第三MOS管Q10。

所述Type-C接口1与第一三极管Q18的B极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18的B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8的C极与控制装置5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Q18的E极接地;所述Type-C接口1与第一MOS管Q8的D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Q8的S极和第二MOS管Q9的S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Q8的G极和第二MOS管Q9的G极相连,所述第二MOS管Q9的D极与DCDC芯片相连以实现充放电功能,所述第一MOS管Q8的S极与第二MOS管Q9的S极的连接端和第一MOS管Q8的G极与第二MOS管Q9的G极的连接端之间通过电阻相连;所述第一MOS管Q8的G极与第二MOS管Q9的G极的连接端与第三MOS管Q10的D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Q10的S极接地,所述第三MOS管Q10的G极与控制装置5相连。

具体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8的型号为2N3904,所述第一MOS管Q8和第二MOS管Q9的型号为PK501BA,所述第三MOS管Q10的型号为2N7002。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开关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在第二开关装置4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1包括第二三极管Q13,所述第二使能单元42包括第四MOS管Q11、第五MOS管Q12和第六MOS管Q14。

所述Micro-USB接口2与第二三极管Q13的B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13的B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13的C极与控制装置5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13的E极接地;所述Micro-USB接口2与第四MOS管Q11的D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Q11的S极和第五MOS管Q12的S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Q11的G极和第五MOS管Q12的G极相连,所述第五MOS管Q12的D极与DCDC芯片相连以实现充放电功能,所述第四MOS管Q11的S极与第五MOS管Q12的S极的连接端和第四MOS管Q11的G极与第五MOS管Q12的G极的连接端之间通过电阻相连;所述第四MOS管Q11的G极与第五MOS管Q12的G极的连接端与第六MOS管Q14的D极相连,所述第六MOS管Q14的S极接地,所述第六MOS管Q14的G极与控制装置5相连。

具体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13的型号为2N3904,所述第四MOS管Q11和第五MOS管Q12的型号为GV3407,所述第六MOS管Q14的型号为2N7002。

控制装置5通过采集第一三极管Q18的C极的信号,检测Type-C接口1是否有接入信号。当Type-C接口1没有接入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8的B极为低电平、C极为高电平;当Type-C接口1有接入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8的B极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8导通,第一三极管Q18的C极电平被拉低。

控制装置5通过采集第二三极管Q13的C极的信号,检测Micro-USB接口2是否有接入信号。当Micro-USB接口2没有接入信号时,第二三极管Q13的B极为低电平、C极为高电平;当Micro-USB接口2有接入信号时,第二三极管Q13的B极为高电平,第二三极管Q13导通,第二三极管Q13的C极电平被拉低。

控制装置5与第三MOS管Q10的G极相连,通过控制第三MOS管Q10来控制第一MOS管Q8、第二MOS管Q9的导通或者断开,从而连通或者切断Type-C接口1;控制装置5与第六MOS管Q14的G极相连,通过控制第六MOS管Q14来控制第四MOS管Q11、第五MOS管Q12的导通或者断开,从而连通或者切断Micro-USB接口2。

当第一开关装置3检测到接入信号时,控制装置5通过第二开关装置4控制Micro-USB接口2断开,通过第一开关装置3控制Type-C接口1接通;当第二开关装置4检测到接入信号时,控制装置5通过第一开关装置3控制Type-C接口1断开,通过第二开关装置4控制Micro-USB接口2连通,实现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接口被启用,另一个则断开,提高了移动电源的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价值度评估

技术价值

经济价值

法律价值

0 0 0

58.0

0 50 75 100
0~50 50~75 75~100 价值较低 中等价值 价值较高

专利价值度是通过科学的评估模

型对专利价值进行量化的结果,

基于专利大数据针对专利总体特

征指标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对

待评估专利进行高效、智能化的

分析,从技术、经济和法律价值

三个层面构建专利价值评估体

系,可以有效提升专利价值评估

的质量和效率。

总评:58.0


该专利价值中等 (仅供参考)

        该专利的技术、经济、法律价值经系统自动评估后的总评得分处于平均水平,可以重点研究利用其技术价值,根据法律价值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使用借鉴方式。
        本专利文献中包含【1 个实施例】、【1 个技术分类】,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上述指标的数值越大可以反映出所述专利的技术保护及应用范围越广。 【被引用次数2 次】专利被引次数越多越能能够体现出该专利在相关技术领域研发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代表着专利公开的内容有更多的产业利用价值。 【专利权的维持时间6 年】专利权的维持时间越长,其价值对于权利人而言越高。

技术价值    31.0

该指标主要从专利申请的著录信息、法律事件等内容中挖掘其技术价值,专利类型、独立权利要求数量、无效请求次数等内容均可反映出专利的技术性价值。 技术创新是专利申请的核心,若您需要进行技术借鉴或寻找可合作的项目,推荐您重点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授权周期(发明)

6 个月

独立权利要求数量

1 个

从属权利要求数量

7 个

说明书页数

4 页

实施例个数

1 个

发明人数量

2 个

被引用次数

2 次

引用文献数量

2 个

优先权个数

0 个

技术分类数量

1 个

无效请求次数

0 个

分案子案个数

0 个

同族专利数

0 个

专利获奖情况

保密专利的解密

经济价值    8.0

该指标主要指示了专利技术在商品化、产业化及市场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预期利益。 专利技术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体现其经济价值,专利技术的许可、转让、质押次数等指标均是其经济价值的表征。 因此,若您希望找到行业内的运用广泛的热点专利技术及侵权诉讼中的涉案专利,推荐您重点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申请人数量

1

申请人类型

企业

许可备案

0 次

权利质押

0 次

权利转移

0 个

海关备案

法律价值    19.0

该指标主要从专利权的稳定性角度评议其价值。专利权是一种垄断权,但其在法律保护的期间和范围内才有效。 专利权的存续时间、当前的法律状态可反映出其法律价值。故而,若您准备找寻权属稳定且专利权人非常重视的专利技术,推荐您关注该指标。

部分指标包括:

存活期/维持时间

6

法律状态

无权-未缴年费